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蓝藻应急原位处理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监测与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蓝藻爆发时的应急原位处理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situ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yanobacteria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912-2021《蓝藻应急原位处理技术要求》是安徽省发布的关于蓝藻应急处理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在湖泊、水库等水体中,当蓝藻水华暴发时,采用原位处理技术的相关要求。以下从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因蓝藻水华暴发而需进行应急处理的湖泊、水库等水体。它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即仅限于蓝藻水华暴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工作。
技术要求
# 1. 处理目标
标准指出,蓝藻应急处理的目标是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的扩散,降低其对水质的影响,保障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这表明处理不仅关注短期效果,还兼顾长期生态效益。
# 2. 处理方法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例如,使用围隔技术限制蓝藻扩散,利用絮凝剂加速蓝藻沉降,或者通过微生物制剂抑制蓝藻生长。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技术参数,需结合具体环境条件合理选用。
# 3. 设备与材料
对于使用的设备和材料,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质量要求。如围隔设施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密封性;化学药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充分稀释以避免二次污染。
# 4. 操作规程
强调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包括但不限于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现场指挥调度体系建立、应急预案制定等内容。此外还特别提到,在实施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处理方案。
监测与评估
完成应急处理后,还需对处理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这包括但不限于蓝藻密度下降幅度、透明度改善程度以及水质指标恢复状况等方面。只有当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时,才能认定为成功完成任务。
总之,《蓝藻应急原位处理技术要求》为应对突发性蓝藻水华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应急响应效率,保护水资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