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果梨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苗期管理、苗木出圃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黄果梨的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uangguo Pear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126-2021《黄果梨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青海地区黄果梨苗木繁育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其中的关键条款并进行了详细解读:
5.1 苗圃地选择与准备
苗圃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未种植过梨树的地块。土壤pH值以6.0至7.5为宜,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要求前茬作物不是茄科或豆科植物,以便避免病虫害交叉感染。整地时需深翻25厘米以上,并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5.2 砧木种子采集与处理
砧木种子来源于本地野生杜梨果实,应在秋季果实完全成熟后及时采收。种子采集后需进行沙藏处理,具体方法是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在温度保持在0℃至5℃的环境中存放60天左右。播种前还需用清水浸泡24小时,然后进行催芽处理,确保出苗整齐。
5.3 播种时间与方式
最佳播种时间为春季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此时气温稳定在10℃以上。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行距设定为30厘米,株距为10厘米,覆土厚度控制在2至3厘米之间。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萌发。
5.4 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检查并除去杂草,防止杂草争夺养分。当幼苗长到5片真叶时开始间苗,保持株距在15厘米左右。期间要注意防治立枯病和蚜虫等病虫害,可选用多菌灵或多菌灵与吡虫啉混配喷雾防治。同时,结合间苗追施尿素一次,用量为每亩5公斤。
5.5 嫁接操作
嫁接工作通常安排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行,此时砧木高度达到50厘米以上,粗度在0.8厘米以上。采用“T”字形芽接法,接穗选取当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长度约为10厘米,保留2至3个饱满芽。接后立即绑扎好接口部位,避免水分蒸发影响成活率。
5.6 苗木出圃
苗木达到出圃标准时(高度80厘米以上,地径1厘米以上),即可起苗移栽。起苗前两天适当减少灌溉量,便于起苗过程中保护根系不受损伤。起苗后立即修剪根系,去除过长和受损部分,保证根系完整。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湿,防止苗木失水过多影响成活。
这些条款涵盖了从苗圃选址到最终苗木出圃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为黄果梨苗木的高质量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