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有机肥替代化肥栽培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栽培管理。
Title:Potato Organic Fertilizer Substitution for Chemical Fertilizer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946-2021《马铃薯有机肥替代化肥栽培技术规范》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方式科学种植马铃薯。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条文: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前茬作物为非茄科的地块作为种植地。
这一条文强调了马铃薯种植的基本条件。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和田间管理,排灌方便可以保证水分供应,土层深厚则有助于根系生长。此外,选择前茬作物为非茄科的地块是为了避免连作障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种植方式
条文:采用起垄栽培方式,垄高20cm~30cm,垄距70cm~80cm,每垄双行种植。
起垄栽培能够改善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垄高和垄距的规定是基于多年试验得出的最佳参数,既能满足通风透光的需求,又能合理密植以增加产量。
施肥方法
条文: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生物菌肥;追肥应根据苗情适时适量进行,优先选用液体有机肥。
有机肥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生物菌肥有助于活化土壤养分,增强作物抗逆性。液体有机肥因其吸收快、肥效高的特点,在追肥阶段尤为重要。
病虫害防治
条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控制病虫害。
这一原则体现了绿色防控的理念。通过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农业措施,以及使用黄板诱杀、防虫网覆盖等物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同时,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农药进行生物防治,既环保又安全。
收获
条文:当大部分叶片枯黄,块茎容易从匍匐茎上脱落时即可收获。
适时收获对于保证马铃薯品质至关重要。过早收获会导致块茎未充分成熟,影响产量和品质;而延迟收获则可能造成机械损伤或病害侵染。因此,依据叶片变化及块茎特性判断最佳收获时间非常关键。
以上是对DB63/T 1946-2021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从事马铃薯种植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