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气象站点生态系统固碳精准核算的技术要求、方法体系和数据处理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基于气象站点数据开展的区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评估及相关研究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cise Carbon Sequestration Accounting of Ecosystems at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QGCML 4347-2024 气象站点生态系统固碳精准核算技术规范》中新增的“碳汇因子动态监测方法”为例,对新旧版标准的差异及应用方法进行深入解析。
在旧版标准中,碳汇因子主要依赖于固定时间点的抽样调查数据,这种方法存在时效性差、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新版标准通过引入基于气象站点的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碳汇因子的动态跟踪。这一变化显著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生态固碳评估提供了更可靠的基础。
具体应用时,首先需要在目标区域布设符合要求的气象站点,确保其能够覆盖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次,利用站内配置的传感器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关键参数,并结合遥感影像分析植被覆盖度和生长状况。最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整合上述数据,生成反映碳汇能力变化趋势的动态曲线。
例如,在某平原地区实施该方法时,研究人员发现春夏季由于光合作用旺盛,碳汇因子明显上升;而秋冬季则因气温降低导致数值下降。这种周期性波动规律对于指导造林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用此方法不仅能提升核算精度,还能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