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服务中客流风险的管控要求、评估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及相关部门在客流风险管理中的实施与监督。
Title: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and Service - Part 2: Passenger Flow Risk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802.2-202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服务第2部分:客流风险管控规范》是四川省发布的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风险管理的技术标准。以下将从关键条款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明确了“客流风险”、“高风险站点”等核心概念。“高风险站点”指日均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且存在明显客流瓶颈的车站。这一定义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依据。
二、风险识别
标准要求运营单位建立常态化客流监测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自动售检票系统数据分析、视频监控观察等手段。特别强调在节假日、大型活动期间应增加监测频次。例如,对于换乘站而言,需要重点关注高峰时段的换乘客流分布情况。
三、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分为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两部分。定量评估主要基于历史统计数据,计算各站点的拥挤度指标;定性评估则由专业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判断。当两者结果不一致时,应采取更为保守的态度确定最终风险等级。
四、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标准提出了具体的管控策略。对于一级风险(极高风险),必须实施限流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同时要求车站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必要时可启用备用出入口分流乘客。
五、应急处置
明确了突发事件下的应对流程,包括信息上报、现场指挥、信息发布等环节。特别指出,在紧急情况下,车站负责人有权直接启动相应预案而不必等待上级批准。此外,还规定了定期组织演练的重要性,以确保相关人员熟悉操作程序。
六、监督考核
运营单位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地方主管部门则负责监督指导,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作为评价运营服务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总之,《DB51/T 2802.2-2021》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各相关方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