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与验收及养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各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就地热再生工程。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In-situ Hot Regenera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21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796-2021《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指南》是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标准强调了对原路面状况的全面调查。根据第4.1条,施工单位应详细检查路面的损坏程度、厚度以及结构完整性。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后续再生材料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制定。例如,如果发现基层存在严重病害,则需提前采取加固措施,否则可能导致再生后的路面性能下降。
其次,在再生混合料生产方面,第5.3条明确规定了加热温度和拌合时间的要求。规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180℃,同时拌合时间要控制在30至45秒之间。这样的设定既保证了旧料充分软化又能避免因过长时间高温处理而造成沥青老化。此外,还特别提到需要采用间歇式搅拌设备以确保混合料均匀性。
对于施工现场的操作,《指南》提出了严格的工艺要求。依据第6.2条,摊铺机必须具备自动找平功能,并且熨平板宽度不得小于摊铺层宽度的一半。这有助于减少纵向接缝处的不平整现象,提高路面的整体平顺度。同时,压实作业也极为关键,第6.4条指出初压温度应不低于130℃,并且碾压遍数不少于四次,直至达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
最后,关于质量检验部分,标准要求每公里至少抽检一处芯样试件用于检测厚度和平整度等指标。具体见第8.1条,当芯样直径为100mm时,其厚度偏差不得超过±10mm,且表面粗糙度Rz值不大于1.2mm。这些量化指标为工程验收提供了明确依据,有利于确保再生路面的质量符合设计预期。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指南》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范性条款,为四川省内相关工程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前期调查到后期检测,每个步骤都有详细说明,体现了严谨的专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