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苏省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的监测与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Benefits of Coastal Shelterbelts DB32/T 310010-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Z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10010-2021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沿海防护林的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该标准明确界定了“沿海防护林”的概念为:以保护海岸线、减少风沙侵蚀、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由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定义明确了沿海防护林的功能定位及其构成要素,为后续监测和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监测内容与方法”章节中,标准强调了对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全面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固碳释氧能力、水土保持效果、生物多样性维护状况以及防灾减灾效能等。其中特别指出,采用遥感技术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测活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例如,在固碳释氧能力的测定上,要求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植被覆盖度信息,并结合实地采样分析植被类型与生长状态,从而计算单位面积内的碳储量变化情况。
再者,“评估指标体系”部分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评价框架,涵盖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大维度。具体而言,经济效益侧重于考察防护林建设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如木材生产价值;社会效益则关注其对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作用,比如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或增强社区凝聚力;而环境效益则是重点评估对象,主要包括空气质量和土壤肥力改善程度等方面。每项指标都有相应的量化标准和评分细则,便于操作执行。
最后,“成果表达与应用建议”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监测结果促进决策制定的要求。一方面,要定期发布年度报告,向社会公众展示防护林建设成效;另一方面,还需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化管理策略,比如增加稀有物种种植比例或者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DB32/T 310010-2021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规程》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论指导实践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沿海地区生态保护事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