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绒山羊养殖的场址选择、品种选择与改良、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环境卫生及疫病防控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绒山羊的规模化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ashmere Goat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274—2021《绒山羊养殖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绒山羊的科学养殖,提高绒山羊的生产性能和绒毛品质。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场区布局
标准指出,养殖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水质清洁的地方,远离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区。场区内应合理布局,分为生产区、管理区和废弃物处理区。生产区应位于场区的下风向,且与外界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疾病传播。这一规定有助于确保羊群的生活环境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同时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二、品种选择与引种
标准强调,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的绒山羊品种,并优先选用经过国家或地方审定的优良品种。引进种羊时需经过严格检疫,确保无疫病。这不仅能够保证羊群的整体质量,还能有效避免因引入病羊而导致的大规模疫情。
三、饲料与饲养管理
在饲料方面,标准要求提供全价配合饲料,确保营养均衡。同时,要定期更换饲料种类,防止羊只出现挑食现象。饲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羊群的生长发育情况,适时调整饲料配比。此外,还应注意饮水的质量和供应量,保持水源清洁充足。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羊只健康成长,提高产绒量和绒毛品质。
四、疫病防控
标准明确指出,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包括免疫接种、消毒灭菌等环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对于常见传染病如口蹄疫、炭疽等,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实施预防接种。通过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对羊群的危害,保障养殖效益。
五、繁殖管理
关于繁殖管理,标准建议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良种覆盖率。母羊初次配种年龄一般为1.5岁左右,公羊则应在2岁后使用。妊娠期母羊需单独圈养,给予优质饲料和安静环境。分娩前后要加强护理,确保母子平安。科学合理的繁殖管理不仅能增加羔羊数量,还能提升后代的质量。
六、环境卫生
最后,在环境卫生方面,标准提出每日清理粪便,定期打扫圈舍,保持空气流通。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大规模清洗消毒工作。同时,注意妥善处理废弃物,避免造成二次污染。良好的卫生条件是维持羊群健康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总之,《绒山羊养殖技术规范》从多个角度为绒山羊养殖提供了详尽指导,涵盖了场地规划、品种选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多个方面。遵循该标准,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率,还能促进内蒙古特色畜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