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数据库的建设要求、数据结构、数据内容及管理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数据库的建设、管理和应用。
Title:Urban Land Grading and Base Land Price Database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267—2021《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数据库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性文件。该标准规定了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数据库的术语和定义、数据内容、数据格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及数据库管理等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城镇土地定级”、“基准地价”、“数据库”等核心概念。例如,“城镇土地定级”是指根据城镇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方法划分土地级别。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数据内容
标准要求数据库应包含土地定级单元信息、土地级别信息、基准地价信息等内容。其中,土地定级单元信息包括单元编号、位置、面积等;土地级别信息包括级别编号、级别名称、级别范围等;基准地价信息则涵盖基准地价水平、用途分类、使用年限等。这些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质量和应用效果。
数据格式
在数据格式方面,标准规定了数据应以结构化方式存储,推荐使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对于数据表的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字段命名应清晰明了,避免歧义;数据类型应与实际内容相匹配,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数据库建设的重要环节。标准强调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要求采用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等多种手段获取数据,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进行严格审核。此外,还提出了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隐私和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涉及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等多个步骤。标准指出,在数据清洗阶段,要剔除重复、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在数据整合时,要保证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无缝对接;在数据分析时,则需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挖掘数据价值。
数据存储及数据库管理
最后,标准对数据存储环境、备份机制、权限控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建议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及时更新维护数据库系统,保障数据长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数据库规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