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点布设、样品采集与处理、残留量测定方法及数据记录与分析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Residual Mulch Film in Farm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257—2021《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监测点布设
标准要求在监测区域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监测点。这些地块应能够反映整个区域的地膜使用情况和环境特征。具体来说,每个监测点的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并且要确保监测点的位置分布均匀,覆盖不同地形、土壤类型以及种植模式。
样品采集方法
对于地膜残留物的采样,标准规定了详细的步骤:首先确定采样深度,通常为0-30厘米;其次按照“S”形路线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本点,在每个样本点处挖取土样,然后将所有土样混合后分成两份,一份用于实验室分析,另一份留作备查。此外还强调了采样的时间应在作物收获后或下季作物播种前进行。
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本标准明确了需要检测的主要项目包括地膜残留量、种类及降解程度等。其中地膜残留量测定采用称重法,即通过精确称量去除杂质后的地膜残片重量来计算单位面积内的残留量。同时建议结合化学分析手段对地膜成分进行鉴定以区分不同材质的产品。
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
在完成上述各项检测之后,还需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值、方差以及变异系数等指标来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并根据实际测量结果给出相应的评价意见,如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等。
结论
综上所述,《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规范》不仅提供了从现场调查到实验室分析全过程的操作指南,而且强调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这对于有效控制农田地膜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地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相关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