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绒山羊人工授精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绒山羊的人工授精繁殖工作。
Title:Lantern Sheep Bree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3: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244.3—2021《绒山羊繁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人工授精》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绒山羊人工授精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精液采集与保存
标准中明确规定,精液的采集应由经过专业培训且具备资质的技术人员完成,并要求使用无菌操作工具。在采集过程中,需确保采精频率适中,避免对公羊造成过度负担。对于采集后的精液,应在0-5℃条件下保存,并在24小时内使用完毕。如果需要长期保存,则应采用冷冻技术,并保证冷冻设备的温度稳定在-196℃左右。
二、受体母羊的选择与准备
受体母羊的选择至关重要。标准指出,受体母羊应当身体健康,年龄适宜(通常为1-6岁),并且在最近一个发情周期内未进行过配种。此外,在配种前7天至配种后3天内,不得使用任何可能影响生殖系统的药物或疫苗。母羊在配种前还需接受全面体检,包括体温、体重等指标的测量,以确保其处于最佳状态。
三、人工授精的操作步骤
人工授精的具体操作步骤被详细列出,包括:
1. 检查并清洁授精器械;
2. 使用稀释液将精液适当稀释;
3. 将稀释后的精液装入输精管;
4. 将输精管插入母羊子宫颈;
5. 缓慢注入精液;
6. 记录相关信息如日期、时间、公母羊编号等。
每一步骤都强调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对细节的关注,比如输精管插入时的角度和深度都有具体指导,目的是提高受孕率同时减少感染风险。
四、效果评估与记录管理
最后,标准还特别提到授精后的效果评估及记录管理工作。要求定期观察母羊是否有怀孕迹象,并做好相关数据的登记存档工作。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后续繁殖计划的调整优化,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绒山羊繁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人工授精》从技术层面到实际应用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对于提升绒山羊养殖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