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停车智能引导系统中自主泊车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停车智能引导系统中自主泊车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Parking Intelligent Guidance System - Part 1: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Autonomous Parking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P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268.1-2020《城市停车智能引导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自主泊车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是上海市地方标准,于2020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城市停车智能引导系统中自主泊车系统的功能、性能和技术要求,并提供了相应的测试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自主泊车系统”的概念,即通过车辆自身传感器、控制器以及与停车场基础设施的信息交互,实现从指定起点到停车位的自动行驶和泊车过程的系统。这一定义强调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交互的重要性。
系统架构
标准要求自主泊车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1. 车载设备:如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
2. 停车场设施:如地面引导标志、车位指示灯、地磁传感器等。
3. 通信模块:用于车辆与停车场设施之间的数据传输。
4. 中央控制系统:负责协调整个系统的运行。
功能要求
# 自动驾驶能力
标准指出,自主泊车系统必须具备以下自动驾驶能力:
- 车辆能够在停车场内自主导航至停车位。
- 支持多种路径规划算法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停车场布局。
- 在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安全停车或绕行。
# 安全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使用安全,标准提出了多项安全保障措施:
- 必须配备紧急制动系统,在检测到危险情况时立即停止车辆。
- 需要实时监控车辆状态及周围环境变化。
- 设置多重冗余机制以防止单点故障导致的安全问题。
性能指标
# 定位精度
要求系统定位误差不得超过±0.5米,这对于精确找到停车位至关重要。
# 数据传输延迟
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1秒,以保证及时响应各种突发状况。
# 泊车成功率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系统完成一次完整泊车操作的成功率需达到95%以上。
测试方法
针对上述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标准给出了详细的测试流程:
1. 静态测试:检查硬件连接是否正常,软件配置是否正确。
2. 动态测试:模拟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多次试验,记录相关参数。
3. 压力测试:增加负载条件下的长时间运行测试,评估长期稳定性。
4. 安全性测试:验证各项应急处理机制的有效性。
总之,《城市停车智能引导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自主泊车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为推动我国城市停车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通过对这些核心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自主泊车系统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