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蓝型春油菜黑膜全覆盖穴播杂交制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亲本选择与种子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种子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的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of Spring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with Black Film Full Coverage and Punch Plan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甘蓝型春油菜黑膜全覆盖穴播杂交制种技术规程》(DB62/T 4327-2021)是甘肃省针对春油菜杂交制种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旨在规范甘蓝型春油菜的制种流程,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要求: 制种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前茬作物为非十字花科作物且三年内未种植过同种作物的土地。
解读: 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病虫害的积累和传播,确保种子纯度。选择非十字花科作物作为前茬可以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而轮作制度有助于恢复土壤肥力并降低病害风险。
播种
标准要求: 黑色地膜覆盖穴播,行距40cm,穴距25cm,每穴播种2粒种子。
解读: 使用黑色地膜覆盖不仅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生长,还能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发芽。合理的行距和穴距能够保证植株间有足够的空间生长,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的通风透光不良问题。
管理措施
标准要求: 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及时去除杂株;开花期人工辅助授粉;收获前10天停止灌溉。
解读: 定期检查并清除杂株是维持品种纯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显著提高结实率,特别是在自然授粉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停止灌溉则有助于种子成熟和脱水,减少因水分过多引起的种子霉变风险。
收获与贮藏
标准要求: 当主轴中部角果呈黄绿色时开始收获,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种子含水量降至8%以下后入库贮存。
解读: 提前收获可以避免过度成熟的种子脱落损失,同时联合收割机提高了工作效率。种子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是长期安全贮存的基本要求,过高会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甚至腐烂。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条款的解读,全面理解和执行该标准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和其他相关条款。希望这些信息对从事春油菜杂交制种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