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旱育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种子处理、苗床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移栽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水稻旱育秧生产。
Title:Rice Drought Nursery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0T 35—2021《水稻旱育秧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旱育秧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种子处理:标准指出,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精选是为了确保种子质量,去除病虫害感染的种子;而消毒则可以有效防止苗期病害的发生。这一环节对于提高出苗率和秧苗健壮度至关重要。
2. 育秧床准备:标准强调了育秧床土层厚度的重要性,要求至少达到10厘米以上,并且土壤要疏松肥沃。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pH值至适宜范围(一般为6.0-7.5),并施足底肥,以保证秧苗生长初期有足够的养分供应。
3. 播种密度与覆土厚度:合理控制播种量和覆土厚度直接影响到秧苗的整齐度及后期移栽效果。标准建议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300克左右,覆土厚度约为0.5-1厘米之间。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发芽空间又能避免因过厚导致缺氧影响发芽。
4. 水分管理:在整个育秧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湿度是非常重要的。标准提出采用喷灌或滴灌等方式进行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积水现象。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还需注意遮阳降温措施,防止幼苗被灼伤。
5. 病虫害防治: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标准给出了具体的预防方法。例如使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药剂来减少环境污染;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迹象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水稻旱育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选种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特别注重环保友好型农业实践的应用。遵循这些规定将有助于提升稻谷产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