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宾馆信用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信用等级划分与标识、评价程序及结果应用。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宾馆的信用评价活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redit Evaluation of Hotels
中国标准分类号:A1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951—2021宾馆信用评价规范》是由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宾馆的信用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规定。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宾馆信用评价工作。其中明确了“宾馆”是指为顾客提供住宿及相关服务的企业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信用评价”是指依据客观数据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宾馆履行法定义务、合同义务以及遵守行业规范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二、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构建了由基础信息、经营状况、服务质量、社会责任四个一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框架。
1. 基础信息:包括企业注册信息、资质证书持有情况等,确保参评单位具有合法合规的基础条件。
2. 经营状况:涵盖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数据,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财务健康度。
3. 服务质量:涉及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投诉处理效率、员工培训记录等方面,体现宾馆服务水平。
4. 社会责任:包括节能减排措施实施效果、公益活动参与频率等内容,展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三、评价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价活动。定量分析主要利用统计学手段处理可量化的数据;定性分析则通过专家评审团现场考察、访谈等方式获取非数值型资料,并据此作出判断。最终得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加权汇总得出。
四、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总分高低将宾馆划分为五个级别:AAA级(优秀)、AA级(良好)、A级(合格)、B级(基本合格)和C级(不合格)。不同级别的宾馆将在政策扶持、市场准入等方面享受差异化的待遇。
五、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了定期复评制度,每三年对已评定信用等级的宾馆重新进行一次全面评估。若发现存在严重失信行为或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则立即下调其信用等级直至取消资格。同时鼓励宾馆主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争取更高等级。
六、监督与管理
明确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在信用评价过程中的职责分工,要求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以便于公众查询相关信息。此外还强调了信息公开透明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阅合法获得的评价报告内容。
以上是对《DB23/T 2951—2021宾馆信用评价规范》中一些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