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的基本要求、组织管理、风险评估与隐患治理、应急预案与演练、宣传教育培训、应急准备、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和评价工作。
Title:Cre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Disaster Reduction Demonstration Commun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02T 0004-2021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是由山东省青岛市发布的关于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款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指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应具备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这意味着社区需要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在实际操作中,这要求社区管理者不仅要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还应当建立一支由居民志愿者组成的应急队伍,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例如,规定中提到“每个社区至少配备两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应急联络员”,这就强调了人员配置的专业性和必要性。
其次,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特别强调了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社区应当设置足够的避难场所,并且这些场所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如抗震、防火等。同时,避难场所内应配备必要的生活物资储备,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用品等。此外,还要求定期检查和维护避难设施,保证其始终处于可用状态。比如,“避难场所内的照明设备需每半年检测一次”,这样的细节规定有助于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实效性。
再者,在信息传播与公众教育方面,标准提出要建立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向居民传递灾害预警信息和自救互救知识。社区应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防灾减灾常识。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两次面向全体居民的防灾减灾教育培训活动,内容涵盖地震逃生、火灾扑救等方面的知识技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最后,标准还注重社区环境的安全评估与改善。要求定期对社区内的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特别是在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更要采取加固措施或搬迁安置等办法,从根本上降低潜在风险。例如,“沿河低洼地带的房屋必须安装防水闸门”这一项具体措施,体现了标准对于特殊地理位置的安全考量。
综上所述,《DB3702T 0004-2021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不仅涵盖了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宣传教育等多个维度,而且提供了许多可量化、可执行的具体指标。这对于推动全国范围内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各地在借鉴该标准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落实各项要求,真正实现社区减灾能力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