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猪笼草盆花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质量要求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猪笼草盆花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epenthes Pot Flower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325—2021《猪笼草盆花生产技术规程》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为猪笼草盆花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猪笼草:具有瓶状捕虫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2. 生长点:植株上新芽萌发的位置。
3. 花梗:从叶腋间伸出的花序轴。
4. 盆栽基质:用于种植猪笼草的土壤混合物,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二、环境条件
1. 温度:猪笼草生长适温为18℃至30℃之间。夏季高温时应采取遮阳降温措施,冬季低温时注意保温防寒。
2.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上,可通过喷雾加湿或设置加湿设备来调节。
3. 光照:喜半阴环境,避免强光直射。可采用双层遮阳网控制光照强度,早晨和傍晚给予适当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三、繁殖方法
1. 扦插繁殖: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插穗,剪取长度约5-8厘米,保留顶部叶片1-2片。将插穗插入准备好的基质中,保持基质湿润,放置于温度适宜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一般情况下,扦插后20天左右即可生根发芽。
2. 分株繁殖:当母株长出较多分蘖时,可将其小心分离出来单独种植。操作时要注意保护好根系,防止损伤。分株后要立即浇水定根,并加强管理。
四、栽培管理
1. 基质选择:推荐使用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基质。这种基质既能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又能提供良好的排水性能。
2. 浇水施肥: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等到表层基质稍干后再进行充分浇水。避免积水造成烂根现象。施肥以稀释后的液体肥料为主,每月施一次即可。注意不要过量施肥以免烧苗。
3.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或者生物农药来进行防治,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
五、采收与包装
1. 采收时间:当花梗上的花朵完全开放并开始凋谢时即可采收。此时种子已经成熟,便于后续处理。
2. 包装方式:将采收下来的植株放入专用容器内,用柔软材料包裹住根部以防损伤。然后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包装形式对外销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猪笼草盆花生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种苗培育到成品销售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意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具体操作步骤,确保最终产品质量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