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料用复合矿物型载体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天然矿物为原料,经加工处理制成的饲料用复合矿物型载体。
Title:Feed Compound Mineral Carri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饲料用复合矿物型载体是动物养殖中重要的功能性添加剂之一,其在营养供给、肠道健康维护及养殖效率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TCFIAS 5001-2023 饲料用复合矿物型载体》作为最新修订的标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优化与调整,其中“复合矿物成分比例”的要求变化尤为显著,对实际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复合矿物成分比例的新旧对比分析
# 老版标准(以TCFIAS 5001-2018为例)
在旧版标准中,复合矿物型载体的矿物成分比例规定较为笼统,仅提出总矿物含量需达到一定水平,并未具体细分各类矿物质的比例范围。这种模糊性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灵活性,但也带来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 新版标准(TCFIAS 5001-2023)
新版标准明确了多种关键矿物质的具体配比要求,例如钙、磷、镁等元素的比例区间更加精确。例如,钙含量从原来的“不低于10%”细化为“12%-15%”,磷含量则由“不低于6%”调整为“7%-9%”。这样的调整不仅提高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还确保了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版标准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原料选择:优先选用高纯度的矿石原料,如磷酸氢钙、硫酸镁等,这些原料能够提供更纯净的矿物质来源,有助于精确控制最终产品的成分比例。
2. 工艺改进:采用先进的混合技术,确保各种矿物质均匀分布于载体之中。同时,通过温度和湿度的精准调控,避免因化学反应导致某些成分损失。
3. 检测验证:在生产过程中定期抽取样品进行检测,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或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钙、磷等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确保符合标准规定的上下限值。
4. 质量追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每批次产品的生产参数及检测结果,便于后续的质量追踪与问题排查。
通过对复合矿物成分比例的严格把控,不仅可以提高饲料产品的营养价值,还能有效促进动物健康成长,降低养殖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因此,生产企业应充分理解并严格执行新版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推动行业向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