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精准农业的作物生长环境信息采集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信息采集内容、采集方法及数据传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基于精准农业的作物生长环境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建设和应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rop Growth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Based on Precision Agri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059-2021基于精准农业的作物生长环境信息采集规范》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为精准农业中作物生长环境信息的采集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精准农业”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精确管理,包括土壤、气候、病虫害等多方面的信息采集与分析。“作物生长环境信息”则涵盖了影响作物生长的所有外部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这些基础概念的明确有助于确保后续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在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中,强调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采集设备的选择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定期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作物以及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采用相适应的信息采集频率和技术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最有效的数据支持。
再者,在具体的信息采集内容上,该标准规定了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含量、光照度等多个关键指标。例如,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离地面约1.5米的高度,并且避免阳光直射或遮挡物的影响;而土壤水分测定仪则需埋设于根系活动层内,深度一般为20至30厘米之间。此外,还特别提到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暴雨、暴雪)时,要增加额外的监测频次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另外,在数据记录与传输环节,标准指出所有采集到的数据都必须及时录入数据库,并且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等方式实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以便远程访问和处理。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后期数据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
最后,在安全防护措施方面,要求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并且在现场作业过程中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此外,还建议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并妥善处置。
综上所述,《DB32/T 4059-2021基于精准农业的作物生长环境信息采集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开展精准农业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上述重要条文的理解与实践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