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滨生态系统构建与稳定维持的技术要求、实施步骤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湖泊湖滨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和长期维护。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Maintenance of Lakeshore Eco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Z7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045-2021湖滨生态系统构建与稳定维持技术指南》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于2021年发布实施。该标准为湖滨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稳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湖滨生态系统”是指湖泊周边一定范围内陆地与水域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强调了湖滨区域的独特性和整体性,要求在规划和管理时应将陆地和水域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
二、基本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在任何活动开展前都必须首先评估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不会破坏现有生态平衡。
2.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长远利益,避免短期行为导致资源枯竭或环境恶化。
3. 综合治理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技术措施,全面改善湖滨生态环境质量。
三、构建流程
1. 调查评价阶段:需要对目标区域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状况、水质情况等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同时还要分析历史变迁过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 规划设计阶段:基于前期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总体布局方案,并细化到具体项目实施方案上。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施工建设阶段: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各项工程措施,如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并且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4. 运行维护阶段: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定期巡查保养设施设备,及时处理突发状况,保障整个体系正常运转。
四、关键技术要点
1. 植被恢复技术:根据不同植物种类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如直接播种、扦插繁殖等),并注意控制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影响生长发育;同时也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2. 湿地修复技术:通过疏浚清淤、筑堤拦水等方式增加水面面积扩大栖息地范围;还可以利用人工湿地模拟自然条件创造更多生物多样性。
3. 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采取截污纳管、生态沟渠等多种形式减少污染物进入湖泊的数量;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源的管控力度,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五、监测评估体系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体系对于掌握湖滨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至关重要。建议设置固定观测点位长期跟踪记录相关指标变化趋势;同时也鼓励采用遥感影像解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决策过程。
六、案例应用实例
列举了一些成功案例供参考学习,比如某市通过实施退耕还湖工程显著提升了区域内的水体净化能力;另一地区则借助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整个湖区全天候实时监控管理。这些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总结来说,《DB32/T 4045-2021》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湖滨生态系统构建与稳定维持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应当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上述内容才能达到最佳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