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保大麦20号的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保大麦20号在云南省范围内的生产与种植。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aodamai No. 20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5T 56-2021 保大麦20号生产技术规程》是云南省保山市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保大麦20号的种植技术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 选用经过审定的保大麦20号品种,要求种子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85%。
解读:这一条明确了品种的选择标准,强调了种子质量的重要性。高纯度和净度可以保证作物的整齐度,提高产量;而较高的发芽率则意味着出苗率高,能够为后续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播种技术
1. 播种期应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之间。
2.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点播,行距控制在15~20厘米,播种深度为3~5厘米。
3. 每亩播种量为7.5~10公斤。
解读:播种期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周期和产量。适宜的播种时间能够让作物避开极端天气的影响,获得最佳生长条件。合理的行距和播种深度有助于根系发育,促进养分吸收。播种量则需要根据土壤肥力和预期产量来确定,以确保植株密度适中。
三、田间管理
1. 施肥原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尿素20~25公斤,磷肥40~50公斤。
2. 浇水:全生育期需灌水3~4次,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及灌浆期进行。
3. 中耕除草:在幼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各进行一次中耕除草。
解读:科学施肥是保障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基肥提供长期养分来源,而追肥则及时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合理灌溉可以避免干旱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同时也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利用。中耕除草不仅能够清除杂草竞争养分,还能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育。
四、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
2. 化学防治时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解读: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等方法。一旦发生病虫害,应及时诊断并选用合适的药剂进行治疗,切勿滥用农药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五、收获与储存
1. 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2%以下时即可收获。
2. 收获后要立即晾晒至安全水分水平,并妥善储存。
解读:适时收获对于保持粮食品质至关重要。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最终产量和质量。正确的储存方式则能有效防止霉变和虫害的发生,延长保存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