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淀粉型马蹄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留种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淀粉型马蹄的栽培生产。
Title:Cassava-type Taro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淀粉型马蹄栽培技术规程》(DB45/T 2295-2021)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淀粉型马蹄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苗处理
标准规定了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且高产优质的淀粉型马蹄品种。在种苗处理上要求种球饱满无病虫害,播种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种球10-15分钟,以预防病害发生。
二、整地与施肥
种植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砂质壤土。耕翻深度应在25厘米以上,并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为3000-4000公斤,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确保养分全面供应。
三、种植密度与管理
种植密度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标准建议株行距控制在30×40厘米左右,每穴放种1-2个。在生长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要保证水分充足。
四、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病害有黑痣病、白绢病等,可通过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方式减少病原菌积累;虫害如蚜虫、地下害虫等则可采用物理诱杀、生物农药喷洒等方法进行防控。
五、采收与贮藏
采收时间一般在植株地上部分枯黄时进行,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产品质量。收获后应及时分级包装,避免机械损伤,并尽快入库贮藏。适宜的贮藏条件为温度5-10℃,相对湿度85%-90%,这样可以延长保鲜期并维持良好的商品性状。
以上内容基于DB45/T 2295-2021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了深入解析,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从而提高淀粉型马蹄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