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节能技术的基本要求、能效评估方法和节能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Energy Sav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ew Energy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F0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030-2021《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节能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能效提升。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1.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新能源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的设计、制造、安装及运行维护。明确指出其适用对象为江苏省内的相关设施,确保了标准的地域性和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节能型充电桩”、“待机功耗”等术语进行了清晰界定。例如,“节能型充电桩”被定义为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通过优化设计减少电能消耗的充电桩设备。这一定义为后续评价充电桩的能效水平提供了依据。
3. 能效要求
- 待机功耗:标准规定交流充电桩的待机功耗不得超过5W,而直流充电桩的待机功耗不得超过10W。这一要求直接限制了充电桩在非工作状态下的能耗,有助于降低整体用电量。
- 转换效率:对于直流充电桩,其额定输出功率下的转换效率应不低于90%。这意味着从电网到车辆电池的能量传递过程中,至少有90%的能量能够有效利用,减少了能量损失。
4. 测试方法
标准详细描述了如何测量充电桩的待机功耗和转换效率。例如,在测试待机功耗时,需将充电桩置于无负载状态并持续运行一段时间,记录平均功率值。这种科学严谨的方法保证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5. 运行维护要求
强调定期检查与维护的重要性,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测电路连接情况以及校准仪表仪器等。良好的维护不仅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还能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
6. 标识与说明
要求所有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均需标注能效等级,并附带详细的使用说明书。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信息了解产品的节能特性,做出更加环保的选择。
总之,《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节能技术规范》通过对各个环节提出具体且严格的要求,促进了江苏省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和用户都应当充分认识到执行该标准的意义所在,并积极落实各项措施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