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饲用燕麦复种青贮玉米的种植技术要求,包括土地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地区饲用燕麦与青贮玉米的复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cropping of Forage Oat and Silage Corn in Saline-Alkali 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由于土壤含盐量高、pH值偏碱性,对农作物生长构成挑战。《TSAASS 159-202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饲用燕麦复种青贮玉米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该地区农业种植提供了科学指导。本文以“饲用燕麦与青贮玉米的轮作模式”这一条文为例,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点。
首先,了解饲用燕麦与青贮玉米轮作的核心在于合理安排种植时间与品种选择。根据标准规定,在前茬收获后应立即播种饲用燕麦,确保其在冬季来临之前有足够的生长时间积累养分。同时,燕麦品种需具备耐寒性和快速生长的特点,如选用“冀张燕麦”等适应性强的品种。此外,在第二年春季燕麦开花期进行适时收割,留茬高度控制在5-8厘米,以便后续青贮玉米的顺利播种。
其次,关于土壤改良措施也是该条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改善盐碱地的理化性质,应在燕麦种植期间施加有机肥,并结合深耕翻土作业,降低表层土壤的盐分浓度。同时,采用滴灌或膜下滴灌技术,既节约水资源又能减少盐分向地表聚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轮作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应定期监测田间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及时采取生物农药或其他环保型防控手段,避免化学药剂残留影响最终产品品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TSAASS 159-2024》不仅明确了具体操作步骤,还强调了生态友好型农业的重要性,这对于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