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真姬菇(白玉菇)工厂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环境条件控制、接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及产后处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真姬菇(白玉菇)的工厂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tory-based Production of Hypsizigus tessellatus (White King Oyster Mushroom)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2015-2021真姬菇(白玉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真姬菇(白玉菇)的工厂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以下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中进行详细解读:
一、环境条件要求
1. 温度:生产过程中,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18℃~22℃之间。这是因为真姬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8℃~22℃,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
2.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这是基于真姬菇对水分需求较高的特性设定的。湿度过低会导致子实体干枯,而湿度过高则容易引发病害。
二、培养基配方与制备
1. 原料配比:棉籽壳占65%,玉米芯占20%,麸皮占10%,石膏粉占2%,糖占1%。此配方经过科学验证,能够提供真姬菇生长所需的全面营养成分。
2. pH值调节:将培养基pH值调整至7.0~7.5。适宜的酸碱度有助于促进菌丝体健康生长,同时抑制杂菌滋生。
三、接种及发菌管理
1. 接种时间:选择在每年春季或秋季进行接种操作。这两个季节气候温和,有利于菌丝快速定植。
2. 发菌阶段:发菌期间需定期检查菌袋状态,确保无污染现象发生。一旦发现污染源应及时清除,并采取措施防止扩散。
四、出菇管理
1. 转接时间:当菌袋内菌丝完全覆盖培养料表面后即可转入出菇房。一般情况下,这一过程大约需要40天左右。
2. 光照强度:维持适度散射光照射,避免强直射阳光直射到子实体上。适当的光照可以刺激子实体分化,但过度则会灼伤幼嫩组织。
3. 通风换气:每天定时开启风机进行通风换气作业,保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2%。过高的CO2含量会影响子实体品质,使其变得短粗且颜色偏黄。
五、采收标准
1. 子实体长度达到8cm~12cm时即可采收。此时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口感脆嫩鲜美。
2. 注意事项:采收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同时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带入外来污染物。
以上就是关于《DB32/T 2015-2021真姬菇(白玉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解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在实际生产中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