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集测报的术语和定义、诱集装置、诱芯制作、诱集方法及数据记录与分析。本文件适用于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种群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Rice Leaf Roller Using Sex Pheromone Attra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087-2021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集测报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为稻纵卷叶螟的监测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等专业术语的概念。其中性信息素被定义为由雌虫分泌用于吸引雄虫的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 诱捕器的选择与设置:标准指出诱捕器应选择能够有效捕捉目标害虫且不影响性信息素释放的装置。在设置时要求诱捕器底部距地面高度为50cm至60cm,并且每隔20米设置一个诱捕点,确保覆盖整个监测区域。这样的布局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 诱芯更换频率:根据标准规定,诱芯的有效期通常为一个月,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诱芯失效或者受到污染,则需要立即更换新的诱芯。这有助于保持监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4. 数据记录与分析:标准强调每次检查后都必须详细记录捕获数量、日期及天气状况等信息。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可以更好地了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防控措施。
5. 预警机制建立:当某一区域内连续三天每天捕获量超过设定阈值(如每台诱捕器每日平均捕获10头以上)时即触发警报,此时需加强田间巡查并采取相应防治手段。此预警机制能够在病虫害爆发初期及时作出反应,避免造成严重损失。
6. 安全注意事项:最后还特别提醒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诱芯中的化学成分;同时妥善处理废弃诱芯,防止环境污染。
以上内容涵盖了标准的主要框架和核心要点,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相关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程度,还能促进水稻健康生长,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