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蚜虫绿色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玉米种植区的玉米蚜虫绿色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Corn Aphi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0T 1073-2020《玉米蚜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部针对江苏省特定地区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环保的方式有效控制玉米蚜虫的危害。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绿色防控:指在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生物、物理、生态等非化学手段,减少或避免化学农药使用,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解析:这一定义强调了绿色防控的核心在于保护环境与人类健康,同时确保农作物产量不受影响。
二、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的原则,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解析:此原则要求种植者不仅要关注病虫害发生后的治理,更要注重事前预防工作,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等措施。
三、农业防治
1. 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玉米田块应保持适当距离,避免连作,以降低蚜虫种群密度。
解析:合理的田间布局可以减少蚜虫迁移的机会,从而减轻其危害程度。
2. 种子处理: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者拌种处理,选用含有吡虫啉等成分的杀虫剂。
解析:种子处理是预防蚜虫侵害的第一道防线,能够有效防止幼苗期蚜虫侵入,为后续生长提供良好开端。
四、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以及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
解析: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通过增加自然界的天敌数量来抑制蚜虫的数量增长。
五、物理防治
1. 黄板诱杀:在田间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捕迁飞至田间的有翅蚜虫。
解析: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六、化学防治
1. 适时用药:当田间蚜虫达到防治指标时(一般为每百株玉米上有蚜虫50头以上),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如吡蚜酮、噻虫嗪等进行喷雾。
解析:化学防治虽不可避免但需谨慎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七、监测预警
1. 定期巡查:农户需定期巡视自家农田,观察是否有蚜虫出现及其分布情况。
解析:及时掌握蚜虫动态有助于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八、培训宣传
1. 加强科普教育: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开展相关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
解析:只有当广大农民朋友掌握了正确的防控知识,才能更好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