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一茭三虾”生态种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种养准备、种养管理、病虫害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一茭三虾”生态种养模式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culture of Chinese Water Chestnut and Three Shrimp Cyc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0T 1066-2020 一茭三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一茭三虾生态种养的技术规范,该规程为科学合理地开展茭白与小龙虾的综合种养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将对规程中的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扬州市所辖区域的一茭三虾生态种养活动。这意味着该规程主要针对扬州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实践制定,其他地区在引用时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
二、术语和定义
1. 一茭三虾模式:指在同一块农田中同时种植茭白并养殖三种不同类型的小龙虾(如普通小龙虾、红螯小龙虾等),形成的一种高效复合生态农业系统。
2. 生态平衡:强调在生产过程中维持生物多样性,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三、场地选择与准备
1. 场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方,并且要求水源清洁无污染。
2. 在种植前需对土地进行深耕翻土,清除杂草根系,施加适量有机肥料作为基肥。
3. 根据地形设计合理的灌溉渠网结构,确保每个田块都能得到均匀灌溉。
四、茭白栽培管理
1. 茭白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推荐选用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品种。
2. 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8000株左右,行距保持在40厘米,株距则为30厘米。
3. 定期检查植株生长状况,及时去除老叶枯枝,促进通风透光。
4. 施肥原则是“少量多次”,特别是在分蘖期和拔节期要适当增加氮肥供应。
五、小龙虾养殖技术
1. 小龙虾苗种投放时间通常安排在春季或秋季,此时水温适宜且病害发生率较低。
2. 投放密度不宜过高,一般每平方米不超过20尾,以保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3. 饲料投喂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辅以新鲜鱼肉、蔬菜残渣等天然饵料。
4. 日常管理包括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等,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水质。
六、病虫害防治
1.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方式降低病原菌基数。
2. 当发现病害症状时,优先考虑物理方法(如高温闷棚)和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3. 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农药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得擅自扩大用药范围或提高浓度。
七、收获与加工
1. 茭白的最佳采收期是在抽穗开花后7-10天内完成,此时品质最佳。
2. 小龙虾捕捞则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安排,但建议在冬季来临之前全部清塘完毕。
3. 收获后的茭白应及时分级包装,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造成失水变质。
4. 对于小龙虾,则需要经过清洗消毒后再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以上就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