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曲病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监测与预警、综合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水稻生产过程中稻曲病的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 Curvularia Leaf Spot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曲病防控技术规程》(DB32/ T 1192-2021)是一项针对稻曲病防控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稻曲病的发生。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防控原则与策略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标准明确指出,稻曲病的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种植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发病后的治疗措施,更需要提前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如合理选种、适期播种等。同时,结合农业、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2. 分区治理
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及稻曲病发生特点实施差异化管理。例如,在高温高湿区域,需加强田间排水,降低湿度;而在干旱地区,则要注意灌溉方式的选择,避免积水引发病害。
种子处理
3. 种子消毒
要求对所有用于生产的种子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常用方法包括温汤浸种法(如将种子浸泡于50℃左右热水中20分钟),以及药剂拌种法(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杀菌剂)。这一步骤对于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或内部的病原菌至关重要。
4. 选用抗病品种
推荐选择经过审定并具有较强抗性能力的新优水稻品种作为主栽对象。此外,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类作物容易导致病害积累,因此建议轮作换茬,减少病源基数。
田间管理
5.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播种都可能增加稻曲病发生几率。一般而言,当气温稳定回升至15℃以上时即可开始育苗移栽作业。
6. 合理密植
密度过大会造成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问题,从而加剧病情发展。因此,在安排种植密度时要充分考虑品种特性及土壤肥力等因素,确保植株间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发育。
7. 科学施肥
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料,避免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而降低抗逆性。同时注意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地力水平。
8. 及时排灌
做好田间排水设施建设,防止长期积水形成适宜病原菌繁殖的小环境。特别是在雨季来临之前要做好沟渠清理工作,保证雨水能够迅速排出。
化学防治
9. 适时喷药
当发现田间出现零星发病点时应及时采取行动,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进行喷洒作业。具体用药种类和剂量需参照产品说明书,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10. 交替用药
为延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在整个生育期内应尽量避免单一类型药物反复使用。可以结合不同作用机制的产品轮换施用,增强防治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落实,可以显著降低稻曲病对我省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收益。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本规程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