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麦丰产栽培中化肥减量的技术要求、实施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稻麦种植区的化肥减量增效栽培技术应用与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ertilizer Reduction in Rice and Wheat High-yield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麦丰产栽培化肥减量技术规程》(DB32/T 2027-2021)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实现水稻和小麦的高产高效生产同时减少化肥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目标
该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稻麦轮作区的化肥减量增效栽培管理。其主要目标是在确保作物产量稳定的基础上降低氮磷钾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标准强调要结合当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品种特性制定个性化施肥方案。
二、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第四条要求,需定期开展田间土壤测试分析确定养分状况并据此调整施肥策略。具体做法包括采集代表性土样检测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钾等指标;建立长期定位监测点跟踪记录土壤肥力变化趋势;参考历史数据结合当年气象预报预测可能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如降雨量、温度波动等。
三、基肥施用原则
第五条指出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70%,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无机肥。建议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22500-30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4500-6000千克,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配比相应的氮磷钾复合肥料。例如,在种植水稻时可采用15:15:15比例的平衡型肥料作为基础追肥则根据苗情适时补充微量元素铁锌硼锰等。
四、追肥技术要点
第六条明确了追肥的时间节点及方法。对于水稻而言,第一次追肥应在移栽后7-10天内完成;第二次在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进行;第三次则安排在抽穗前10-15天左右。每次追肥量控制在总施肥量的15%-20%之间。小麦追肥同样分为三次,分别对应返青期、起身期及拔节期,每次施肥间隔约为15-20天。
五、水肥一体化管理
第七条提倡推广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相结合的技术模式。通过安装滴灌系统或喷灌设备实现水肥同步供应既节省水资源又提高肥料吸收效率。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或者遇到持续阴雨天气时更需要密切监控土壤湿度及时调整灌溉频率和施肥强度避免出现旱涝急转现象导致肥料流失浪费。
六、病虫害综合防治
第八条规定要注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在选择抗病虫品种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生物农药化学药剂交替使用减少单一用药次数和剂量。同时鼓励利用天敌昆虫物理诱捕器等非化学手段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从而进一步降低因防治措施不当而造成的额外肥料投入。
七、环境友好型措施
第九条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所有参与实施本规程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随意倾倒废弃肥料包装物造成二次污染。此外还鼓励探索新型环保型缓释肥料长效控失肥料等高新技术产品替代传统化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综上所述,《稻麦丰产栽培化肥减量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收获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而且贯穿始终体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其中精髓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