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富硒糯米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富硒糯米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检验。
Title:TAHAASS 002-2024 Selenium-enriched Glutinous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富硒糯米作为一种功能性农产品,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TAHAASS 002-2024《富硒糯米》标准中,有一项关键变化值得深入探讨,那就是对“硒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更新。
硒含量测定方法的变化
在旧版标准中,硒含量的测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化学分析法,这种方法虽然准确但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而在新版标准TAHAASS 002-2024中,引入了更为先进的原子荧光光谱法(AFS)作为测定硒含量的主要手段。这一改变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还增强了数据的精确度。
# 应用方法详解
1. 样品准备:首先需要确保采集到的富硒糯米样品具有代表性。通常情况下,从不同生产批次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并将其混合均匀后制备成检测样。接着,将样品研磨至细粉状态,以便后续处理。
2. 前处理步骤:将准备好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消化液,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消解。消解完成后,冷却并定容至指定体积,得到待测溶液。
3. 仪器设置与校准: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按照说明书调整好仪器的各项参数,包括光源强度、载气流量等。然后通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建立工作曲线,用于后续未知样品的定量分析。
4. 测量与结果计算:将处理好的待测溶液注入原子荧光光谱仪中,记录下对应的荧光信号强度。根据之前建立的工作曲线,结合样品稀释倍数等因素,最终计算出样品中的硒含量。
通过采用这种现代化的测定方法,可以更快速地获得可靠的数据,这对于保障富硒糯米的质量安全以及促进该产品的市场流通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反映了食品安全标准不断进步的趋势,即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