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产区玉米螟绿色防控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玉米生产中对玉米螟的绿色防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Corn Borer in Corn Producing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338-2021玉米产区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玉米产区玉米螟的绿色防控工作。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几个关键点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一、防控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玉米螟的绿色防控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防控过程中,要优先考虑预防措施,如种植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作物等,同时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形成综合防控体系。这一原则强调了生态友好型农业的重要性,避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监测预警
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玉米螟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及时掌握虫情动态。具体而言,应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如苗期、心叶期、抽雄吐丝期)进行重点监测。通过设置诱捕器或使用性诱剂等方法,可以有效捕捉成虫,预测未来发生趋势。此外,还应利用气象数据和历史资料,结合专家经验,做出准确的短期和长期预报,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物理机械防治
对于玉米螟的物理机械防治,标准推荐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可以采用灯光诱杀技术,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吸引并杀死大量成虫。其次,利用黄板或蓝板诱集蚜虫等害虫天敌,间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再者,采用滴灌或喷灌设备,配合施用生物制剂,不仅能够提高灌溉效率,还能增强药效,达到更好的防控效果。
四、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绿色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特别提到,应大力推广赤眼蜂、白僵菌等天敌昆虫的应用。这些生物制剂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能够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抑制玉米螟的危害。例如,释放赤眼蜂卵卡于田间,可以寄生玉米螟卵块,降低幼虫数量;而喷洒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则可感染并杀死玉米螟幼虫,实现持续控制。
五、化学防治
尽管提倡绿色防控,但在必要时仍需采取化学防治措施。标准规定,当田间玉米螟幼虫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可以选择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处理。但必须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范,确保用药量适中,避免残留超标。同时,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防止产生抗药性,并注意保护非靶标生物。
六、田间管理
良好的田间管理也是防控玉米螟不可或缺的一环。标准建议采取合理的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病虫害积累;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减少越冬场所;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DB65/T 4338-2021玉米产区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技术指导,有助于实现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共同维护农业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