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颗粒形绿茶加工的基本要求、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颗粒形绿茶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Granular Green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439-2021 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于2021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颗粒形绿茶的加工流程、设备要求、加工环境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颗粒形绿茶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原料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颗粒形绿茶的原料应选用适制颗粒形绿茶的鲜叶,这些鲜叶需新鲜、匀净且无污染。鲜叶采摘时要遵循“提手采”的原则,确保芽叶完整、大小均匀。同时,原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证后续加工的质量。
加工工艺流程
颗粒形绿茶的加工主要包括杀青、揉捻、造粒、干燥等环节。其中,杀青是关键步骤之一,目的是破坏鲜叶中的酶活性,保持茶叶的绿色。杀青温度一般控制在180℃-220℃之间,时间约为1-2分钟。揉捻则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等级调整压力与时间,以形成紧结的颗粒形状。造粒工序通过专用设备将揉捻后的茶叶制成直径为3mm-5mm的小球状颗粒。最后,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充分干燥,使茶叶含水量降至6%以下,既利于储存又不影响口感。
设备要求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维护保养。特别是杀青机、揉捻机和干燥机等核心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到成品茶的品质。例如,杀青机应具备良好的热传导性能,能够快速均匀地加热鲜叶;而造粒机则需精确调节转速和压力参数,确保颗粒大小一致。
环境卫生管理
良好的生产环境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同样不可或缺。因此,《规程》强调了加工车间应当保持清洁整齐,避免交叉污染。此外,还规定了从业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并经过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质量检验
成品出厂前必须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全面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感官指标(如色泽、香气)、理化指标(如水分含量)及微生物限量等。只有当所有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时,才能准予上市销售。
总之,《DB36/T 1439-2021 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为江西省内从事颗粒形绿茶生产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