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吴茱萸在山地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种苗选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吴茱萸在山地环境下的规范化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untain Cultivation of Evodia rutaecarp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420-2021《吴茱萸山地栽培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吴茱萸在山地环境下的栽培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中指出,吴茱萸的种植应选择坡度小于25°的缓坡地或平地,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在整地时需清除杂草和石块,并按行距开挖定植穴,穴深和穴宽均为60cm×60cm。这一措施旨在保证吴茱萸根系能够充分伸展并获得足够的养分。
种苗选择与定植
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苗木作为种苗。定植时间宜选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株行距控制在3m×4m左右。定植时要注意保持苗木直立,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合理的种苗选择和适时的定植有助于提高成活率和后期产量。
肥水管理
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穴施入腐熟农家肥20kg~30kg。追肥则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在开花前后及果实膨大期适量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水分管理上,要确保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溉,雨季则要加强排水。
病虫害防治
针对常见的叶斑病、炭疽病等病害,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农业防治包括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修剪枝条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化学防治则是在发病初期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喷雾处理。对于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可采用生物防治或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等手段进行综合防控。
以上内容是对DB36/T 1420-2021部分核心条款的专业解读,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