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高温逼熟耐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设计、试验条件、鉴定方法及结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水稻品种在高温胁迫下的耐性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of Rice Heat Forcing Toler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704-2021《水稻高温逼熟耐性鉴定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高温逼熟耐性鉴定的技术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标准指出,样品采集应在水稻抽穗期进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块作为取样点,每个取样点至少采集30株样本。采集后的样本需立即置于低温环境中保存,并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这一规定确保了样品的新鲜度和代表性,为后续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高温处理方法
标准推荐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环境,设定温度为38℃±1℃,持续时间为7天。此条件下的处理能够有效评估水稻品种在极端高温条件下的适应能力。通过控制变量的方式,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不同品种之间的耐热差异。
耐性指标测定
耐性指标主要包括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速率等三项。其中,叶片相对电导率反映细胞膜稳定性;叶绿素含量体现植株生长状况;而光合作用速率直接关联产量潜力。这些指标的选择综合考虑了生理生化反应及实际生产需求,有助于全面评价水稻品种的高温耐受性。
数据记录与分析
要求所有实验数据均需精确记录,并使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对于重复试验所得数据,应采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其显著性差异。此外,在撰写报告时还需附上详细的图表说明,以便他人复核验证。
以上内容基于DB42/T 1704-2021标准中的关键部分进行了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