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原地区大气含氧量的分级方法、测量要求及对应等级的描述。本文件适用于高原地区大气含氧量的监测、评价及相关活动的安全保障与健康管理。
Title:High-altitude Atmospheric Oxygen Content Classification - DB63T 1931-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Z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931-2021《高原大气含氧量等级》是一项青海省地方标准,该标准为科学评估高原地区的大气含氧状况提供了依据。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5000米之间的高原地区大气含氧量的分级评价。这一范围覆盖了青海大部分高原区域,确保了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适用性。
大气含氧量分级
标准将高原大气含氧量分为五个等级,具体如下:
- 一级:氧气浓度≥21.0%,表示氧气含量充足,对人体健康无明显影响。
- 二级:20.5%≤氧气浓度<21.0%,表示氧气含量较为充足。
- 三级:20.0%≤氧气浓度<20.5%,属于正常范围但需注意适应性问题。
- 四级:19.5%≤氧气浓度<20.0%,表明氧气含量偏低,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影响。
- 五级:氧气浓度<19.5%,氧气含量严重不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这些分级标准为高原地区的环境保护、旅游开发以及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测量方法
标准规定了采用便携式氧气检测仪或固定式监测设备来测定大气中的氧气浓度。测量时应选择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进行,并且要避开工业污染源和交通繁忙地段,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环境影响与建议
根据不同的含氧量等级,标准提出了相应的环境管理和健康保护建议。例如,在四级及以上含氧量条件下,建议减少剧烈运动,增加休息时间,并配备必要的供氧设施。此外,还强调了加强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避免因过度开发导致空气稀薄化加剧。
以上内容是DB63/T 1931-2021《高原大气含氧量等级》标准中几个重要方面的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