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阳市梨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阳市区域内梨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ar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1T 112-2021《梨栽培技术规程》是由贵州省发布的关于梨树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标准明确指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宜的梨树品种。例如,在温暖湿润地区推荐使用耐热性强的品种,而在寒冷地区则需选择抗寒性好的品种。
2. 苗木质量要求:规定了用于栽植的梨树苗必须达到一定的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具体来说,苗木高度应在80厘米以上,地径不低于0.8厘米,并且无明显病虫害痕迹。此外,还强调了对根系完整性的重视,要求主侧根数量不少于6条,长度超过20厘米。
3. 定植密度与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梨园(如密植园或稀疏型果园),其行距和株距有所不同。例如,在密植情况下,行间距可以控制在3米左右,而株间距则为2米;而对于稀疏型布局,则建议将两者均扩大至4米以上。同时,明确了采用南北向排列有利于光照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果实品质。
4. 肥水管理措施:强调了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春季以氮肥为主促进新梢生长,夏季适当补充磷钾肥增强树势,秋季侧重有机肥料施加以恢复树体营养储备。另外,还提出了节水灌溉原则,在保证水分供给的同时避免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
5. 整形修剪方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梨树修剪模式,包括自然开心形、纺锤形等,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比如,自然开心形要求保留3-5个主枝向外展开呈伞状结构,每个主枝上再培养若干结果枝组;而纺锤形则主张维持单一中心干,周围配置多个小分枝围绕中心旋转生长。
6. 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提倡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通过加强田间卫生管理、选用抗病品种等方式减少病原菌滋生机会。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者化学手段进行处理,但要注意控制农药残留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摘录分析,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执行方案。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DB5201T 112-2021《梨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