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芭蕉芋栽培的产地环境、种苗准备、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芭蕉芋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anana Ya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4T 16-2021芭蕉芋栽培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为芭蕉芋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规定了芭蕉芋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内容。标准引用了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表明芭蕉芋栽培应遵循国家关于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相关规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产地环境
标准要求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具体而言,土壤pH值应在5.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且无重金属污染。这一要求旨在保障芭蕉芋生长的基础条件,避免因土壤问题影响作物品质。
三、品种选择
标准推荐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例如,“川芋1号”因其产量高、适应性广而被列为首选品种。同时强调种子质量需达到GB/T 15776的要求,即苗木质量分级标准。这意味着在引种时要严格把控种源质量,确保植株健康生长。
四、播种育苗
标准指出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温水浸泡处理,时间为12至24小时。这样做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并缩短出苗时间。此外,还建议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育苗,既能保温保湿又能防止杂草滋生。根据试验数据,这种方法能使幼苗成活率提高约15%。
五、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特别强调了水分管理和施肥技术。灌溉应采取滴灌或喷灌方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施肥则采用“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氮磷钾比例为2:1:2。特别是在开花期前后追施复合肥,可显著提升块茎重量。
六、病虫害防治
针对芭蕉芋常见的病害如黑斑病和虫害如蚜虫,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对于黑斑病,建议轮作倒茬以减少病原菌积累,并在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而对于蚜虫,则可通过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控制其数量。这些方法既有效又环保,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七、采收
最后,关于采收时机,标准明确指出当植株叶片开始枯黄、地下块茎充分膨大时即可收获。过早收获会导致产量下降,而延迟收获则可能引起品质降低。因此,准确把握采收时间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DB5134T 16-2021芭蕉芋栽培技术规程》从多个层面为芭蕉芋种植提供了详尽指导,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业者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