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䱻人工繁殖的术语和定义、亲鱼选择与培育、催产、孵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花䱻的人工繁殖及相关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Flower Barb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1T 106—2021《花䱻人工繁殖技术规范》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花䱻人工繁殖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亲鱼选择方面,标准指出亲鱼应体质健壮无病害,雌雄比例为1:1至1:1.5。这一规定旨在确保亲鱼具备良好的繁殖能力,并且在繁殖过程中能够形成自然的交配环境,提高受精率。
其次,关于催产剂使用,标准推荐采用LRH-A2或DOM作为催产剂,具体剂量为LRH-A2每千克体重10微克至12微克,DOM每千克体重800毫克至1000毫克。同时,注射方式可以是单次注射也可以是两次注射,间隔时间为8小时至12小时。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保证亲鱼在最佳状态时排卵和排精,从而提升受精卵的质量。
再者,孵化管理部分强调了孵化用水需经过过滤处理,水温控制在20℃至25℃之间,溶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此外,还需定期更换部分孵化用水以保持水质清洁。这些措施有助于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鱼苗健康成长。
最后,对于鱼苗培育,标准建议投喂高质量的开口饵料如轮虫等,并逐步过渡到配合饲料。同时要注意控制投喂量避免过量导致水质恶化。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
综上所述,《花䱻人工繁殖技术规范》从亲鱼选择、催产剂使用、孵化管理以及鱼苗培育等多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为开展花䱻的人工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