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儿科腹腔穿刺术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进行儿科腹腔穿刺术的操作人员及相关医疗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diatric Paracente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265-2021儿科腹腔穿刺术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发布的关于儿科腹腔穿刺术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儿科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保障医疗安全与操作规范性。
标准中明确要求操作前必须充分评估患儿病情,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确保适应症明确且无禁忌症。具体来说,在进行腹腔穿刺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儿的年龄、体重、既往病史以及当前症状表现,同时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手段确定穿刺部位和进针角度,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器官。
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消毒隔离措施也有严格规定。标准指出整个操作应遵循严格的无菌原则,使用一次性医用耗材,并在穿刺点周围铺设大孔巾形成无菌区域。此外还强调了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的重要性,要求穿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实际操作环节,标准特别提到要根据患儿体型选择合适规格的穿刺针,并采用局部麻醉减轻患儿痛苦。进针时需缓慢推进并随时观察患儿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抽液量也有限制,一般初次不超过500毫升,后续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但不得超过1000毫升。
术后护理同样不容忽视,标准建议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指导家长做好伤口护理工作。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进一步诊治。
总之,《DB22/T 3265-2021儿科腹腔穿刺术技术规范》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相关操作,确保每位患儿都能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