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中附件粘结的操作流程、材料要求、设备条件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时的附件粘结操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Attachment Bonding Operation in Trayless Invisible Orthodontic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牙齿矫正方法,而附件粘结是这一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DB22/T 3251-2021《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附件粘结操作规范》为这一操作提供了标准化的指导。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中明确了附件的含义及其在矫治中的作用。附件是指固定于牙齿表面的小型树脂结构,用于增强隐形矫治器的固位力及施加特定的矫治力。了解这些基础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后续的操作要求。
接着,“材料与设备”章节强调了使用高质量的材料和适当的工具的重要性。例如,附件粘结剂应当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固化速度适中且易于清洁。同时,推荐使用的工具应包括专用的混合棒、调拌刀以及光源固化装置等,确保每一步骤都能准确执行。
在“操作步骤”中,首先提到的是术前准备。这包括详细的口腔检查和模型分析,以确定每个牙齿所需的附件类型和位置。接下来是消毒处理,确保工作区域无菌,避免感染风险。然后才是实际的粘结过程,要求操作者按照设计图纸精确放置附件,并使用适当的压力使其牢固附着于牙面上。
此外,关于质量控制的部分也至关重要。粘结完成后需要立即检查附件的位置是否正确,形态是否符合预期,以及是否有任何松动或偏移现象。必要时还需进行X光片拍摄来进一步确认内部结构的安全性。
最后,“维护与保养”提醒使用者定期复查附件的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因不当护理导致的附件损坏情况发生。
通过以上对DB22/T 3251-2021标准中核心内容的解析可以看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附件粘结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儿,更是一门艺术。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