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务人员在传染病防控过程中个人防护的基本原则、防护要求、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培训与演练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从事传染病防治及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rsonal Protection of Medical Staff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865-2021《医务人员传染病个人防护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在面对传染病时如何正确地进行个人防护。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这包括医生、护士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工作人员。
2. 术语和定义:
- 个人防护装备(PPE):指用于保护医务人员免受病原体侵害的各种物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 标准预防:一种基于假设所有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的防护措施。
3. 基本要求:
- 医务人员应接受定期培训,确保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知识与技能。
- 在接触不同级别的感染风险时,需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并按照规定程序穿脱。
4. 防护装备的选择与使用:
- 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选择适当的防护装备。例如,空气传播疾病可能需要N95及以上级别的口罩;接触传播则需戴手套。
- 确保防护装备穿戴密闭良好,避免皮肤暴露在外。
5. 手卫生:强调了手卫生的重要性,指出无论是否可见污物,接触患者前后都必须进行手部清洁。推荐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15秒,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手消毒剂。
6. 环境管理:要求保持工作区域整洁有序,定期消毒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诊疗台等。
7. 废弃物处理:医疗废物应当分类收集并妥善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8. 应急响应:当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上报相关部门记录备案。
这些内容构成了DB11T 1865-2021的核心框架,对于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及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每位从业者都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