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单季晚稻化肥减量施用的术语和定义、施肥原则、施肥方法及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单季晚稻种植过程中化肥减量施用的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ucing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Single Season Late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2/T 199—2021《单季晚稻化肥减量施用技术规程》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减少化肥使用量,同时保障单季晚稻的产量和品质。以下为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肥料选择与配比
标准要求选用高效、缓释型肥料作为主要氮肥来源,并建议氮磷钾比例控制在1.2:0.5:1左右。这一比例基于单季晚稻生长周期对养分的需求特点制定,强调了氮肥适量供应的同时需兼顾磷钾肥的作用,避免单一养分过量导致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
2. 基肥施用方法
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70%,且应在整地前一次性深施于耕作层内。这种做法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因表层撒施而造成的养分流失。具体操作时应注意结合土壤质地调整用量,粘土可适当减少施用量以防止板结。
3. 追肥时间与数量
第一次追肥应在移栽后7-10天进行,第二次则安排在拔节期至孕穗初期之间。每次追肥量不宜超过总施肥量的20%,并采用沟灌结合的方式确保肥料能够均匀分布到根系周围。此阶段追肥目的是满足水稻快速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同时避免后期贪青晚熟现象的发生。
4. 有机肥的应用
推荐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200-300公斤作为补充。有机肥不仅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有机物料,以达到最佳效果。
5. 水分管理与施肥配合
水分管理直接影响到肥料的效果。灌溉时应遵循“浅水勤灌”的原则,在关键生育期内保持田间湿润状态有利于肥料吸收。特别是在追肥期间,若遇大雨应及时排水,防止肥料随雨水流失造成浪费。
以上内容构成了DB3302/T 199—2021的核心指导思想,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实现化肥减量化目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