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原水乡地区稻虾综合种养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平原水乡地区的稻虾综合种养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ice-Shrimp Integrated Farming in Plain Water Towns - Part 3: Rice-Shrim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平原水乡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第3部分:稻虾》(DB3304T 046.3-2021)是浙江省嘉兴市发布的关于稻渔综合种养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规定了稻虾综合种养的场地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稻田改造、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以下将对部分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场地选择与基础设施建设
标准指出,稻虾综合种养的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质良好且无污染的地方。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符合GB/T 11893标准。同时,稻田四周需设置防逃设施,如塑料薄膜或尼龙网等,并确保其高度不低于50厘米,底部埋入土中至少20厘米,以防止小龙虾逃逸。此外,还应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保证稻田内水位能够灵活调控。
二、稻田改造
为了适应稻虾共作的需求,稻田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造。标准建议将田埂加高至50厘米以上,宽度不少于50厘米,便于小龙虾栖息和活动。同时,在稻田中央开挖环形沟或“井”字型沟渠,沟渠深度一般为80-100厘米,宽度为1-1.5米,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这样既能满足小龙虾的生长需求,又不影响水稻种植。
三、苗种放养
苗种放养前要对稻田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常用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标准推荐每亩稻田放养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小龙虾苗种8000-10000尾。放养时间通常选在春季气温回升稳定后,具体时间为每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放养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尽量选择阴天或早晚时段进行操作。
四、饲养管理
饲养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水质状况,保持稻田水体透明度在20-30厘米之间。当水温超过30℃时应及时注水降温,同时注意控制投饵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标准还强调要定期巡塘检查,及时清除杂草、杂物,防止病害发生。对于饲料的选择,优先选用优质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0%,并适当补充新鲜小鱼、螺蛳等天然饵料。
五、病害防控
预防为主是病害防控的基本方针。标准要求定期使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对稻田进行预防性消毒,同时加强日常巡查,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比如投放适量的黄鳝、泥鳅等天敌来控制小龙虾疾病的发生。此外,还要做好记录工作,包括投喂情况、水质变化、病害防治措施等,以便于后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六、收获及环境保护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的收获期一般安排在秋季水稻成熟之后。标准建议采用干法捕捞方式,即先排干稻田中的大部分积水,然后人工捕捉或机械收获小龙虾。收获后的稻田要及时清理干净,恢复原有耕作条件。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禁止使用违禁农药化肥,减少面源污染,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平衡。
总之,《平原水乡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第3部分:稻虾》为稻虾综合种养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参与方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推动这一新型农业模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