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杨柴沙地造林的术语和定义、造林地选择、整地、苗木质量要求、造林方法、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杨柴在沙地造林的技术指导与实施。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pulus Euphratica Afforestation on Sandy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杨柴沙地造林技术规程》(DB15/T 2223—2021)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在沙地环境中种植杨柴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立地条件选择
标准指出,杨柴造林应选择土壤质地为沙质或轻壤质,pH值在6.5-8.5之间的地块。这是因为杨柴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适应性,但在过酸或过碱的环境中生长会受到抑制。选择合适的立地条件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后期生长量。
2. 苗木规格与质量要求
根据标准规定,用于造林的杨柴苗木高度应在40厘米以上,地径不小于0.5厘米,并且要求苗木健壮无病虫害。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苗木具备足够的生命力以应对沙地恶劣的环境条件,同时减少因病虫害导致的损失。
3. 栽植方法
标准强调采用穴状整地的方式进行栽植,穴的直径和深度均不得小于30厘米。此外,在栽植过程中要保证根系舒展,回填土时需分层踩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这样做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流失,促进苗木快速恢复生长。
4. 抚育管理措施
对于抚育管理工作,标准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除草松土作业,并视具体情况追施适量肥料。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采取灌溉措施保证土壤湿润度。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改善林地生态环境,促进杨柴健康生长。
5. 病虫害防治
标准还特别提到要加强对杨柴常见病虫害如叶斑病、蚜虫等的监测预警。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手段加以控制,避免造成大面积损害。这有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杨柴沙地造林技术规程》(DB15/T 2223—2021)从多个方面对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杨柴沙地造林活动做出了明确规定,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