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大棚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选择与准备、培养料配方与处理、接种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羊肚菌的大棚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rel Mushroom Greenhous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3/T 197-2021《羊肚菌大棚生产技术规程》是湖北省标准化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羊肚菌大棚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解读:
选址与规划
标准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土壤肥沃的地方建立大棚。具体来说,土壤pH值应控制在6.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此外,水源质量需符合GB 5749的规定,确保灌溉用水的安全性。
大棚建设
大棚高度建议不低于3米,宽度不超过8米,长度则根据实际需求而定。覆盖材料宜选用透光率高、保温性能好的塑料薄膜,并配备遮阳网以调节光照强度。通风口设置应合理,保证空气流通的同时防止病虫害侵入。
种子处理
播种前需对菌种进行预处理,包括消毒和活化。推荐使用75%酒精浸泡种子1-2分钟后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对于液体菌种,则需要将其稀释至适当浓度后均匀喷洒于培养基表面。
栽培管理
# 温度控制
羊肚菌生长最适温度为15℃至20℃。冬季需采取措施提高室内温度,夏季则要注意降温。可以通过安装暖气设备或增加通风量来实现温度调控。
# 湿度管理
保持相对湿度在85%-90%范围内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发育。可通过喷雾系统定期向空气中补充水分,并注意地面湿度不宜过高以防杂菌滋生。
# 光照条件
虽然羊肚菌属于喜阴植物,但适量散射光有助于其正常代谢活动。因此,在设计遮阳设施时要考虑到既能阻挡直射阳光又能提供必要光线的需求。
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优先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化学药剂仅作为辅助手段使用,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避免残留超标影响产品质量。
收获与加工
当子实体充分展开且颜色由浅变深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清洗并晾干,然后按照分级标准包装入库储存。成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处,温度保持在0℃至4℃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
以上就是DB4203/T 197-2021中部分重要条文的具体解释,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