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云南省内野生型过渡型古茶树的保护与管理技术要求,包括范围、术语和定义、保护措施、管理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野生型过渡型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Wild Transitional Ancient Tea Tre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8T 43—2021《野生型过渡型古茶树保护管理技术规范》是云南省普洱市制定的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野生型、过渡型古茶树的保护管理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野生型过渡型古茶树保护管理的基本要求、资源调查与评估、保护措施、监测与评价等内容。适用于云南省普洱市行政区域内野生型和过渡型古茶树的保护管理工作。
基本要求
1. 保护原则: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确保古茶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保护范围:明确划定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禁止任何破坏性活动。
资源调查与评估
1. 调查内容:包括古茶树的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生态环境等基本信息。
2. 评估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古茶树的健康状况、生态价值进行综合评估,为后续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保护措施
1. 生态保护:在保护区内实施植被恢复工程,改善古茶树的生长环境。
2. 病虫害防治:制定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案,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3. 人为干预:适度开展人工抚育,如修剪枝叶、施肥等,促进古茶树健康成长。
监测与评价
1. 定期监测: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定期记录古茶树的生长数据。
2. 效果评价:根据监测结果,定期对保护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保护策略。
通过上述条文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野生型和过渡型古茶树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当地生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