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生动物卫星追踪的术语和定义、设备要求、操作流程、数据分析与管理以及安全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卫星追踪技术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和研究的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ildlife Satellite Track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1883-2020野生动物卫星追踪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野生动物卫星追踪的技术流程和方法。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术语定义
标准中对“卫星追踪”、“野生动物”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卫星追踪”是指通过在野生动物身上安装卫星定位设备,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取其位置信息的技术手段。这一定义明确了该标准适用的技术范畴,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设备选择与佩戴
第5.1条指出,卫星定位设备应根据目标物种的生活习性、体型大小及活动环境选择合适型号。具体要求包括:设备重量不得超过动物体重的5%,且具有防水、耐高低温性能。此规定旨在确保设备不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同时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
第6.2条规定了数据采集频率应依据研究目的调整,一般情况下每小时采集一次,特殊研究需求可加密至每15分钟一次。第6.3条强调数据处理时需剔除异常值,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质量控制。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价值。
四、野外操作规范
第7.1条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才能开展工作。第7.2条明确了捕捉、麻醉、佩戴设备等一系列野外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严格的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保障人畜安全。
五、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
第8.1条提出数据分析应结合生态学原理,综合考虑多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第8.2条要求最终报告内容涵盖背景介绍、方法描述、结果展示以及结论建议四个部分。完整的分析框架有助于全面评估卫星追踪成果,为决策提供依据。
六、伦理考量
标准特别增设了关于伦理审查的部分(第9章),强调任何涉及野生动物的研究项目都必须经过独立伦理委员会审批。此外还要求研究人员尊重动物福利,在不影响科学研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干扰。
以上是对DB43/T 1883-2020若干重要条文的深度解析。该标准不仅为野生动物卫星追踪工作提供了技术指导,同时也体现了生态保护理念的进步。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