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烧碱产品碳足迹的产品种类规则,包括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数据收集与计算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烧碱产品的碳足迹评估和报告。
Title: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 Product Category Rules for Caustic Soda
中国标准分类号:Z6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CASC 0041-2024《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烧碱》标准发布后,行业内对新旧版本的差异进行了广泛讨论。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在于“边界设定”部分的调整,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烧碱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核算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在旧版标准中,烧碱(氢氧化钠)的生产流程主要以电解工艺为主,其碳足迹核算边界通常包括原料采购、电解过程、蒸汽消耗、设备运行及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然而,由于近年来生产工艺的多样化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旧版标准在边界定义上显得较为笼统,难以覆盖新型工艺带来的排放变化。
新版标准针对这一点进行了明确细化,特别是在“边界设定”章节中增加了对不同工艺路径的分类说明。例如,对于采用电化学法生产的烧碱,新增了对电力来源碳强度的区分要求,即要求企业根据所使用电力的来源(如火电、风电、光伏等)进行不同的碳排放因子应用。这一调整使得碳足迹核算更加贴近实际生产情况,避免因电力来源不明而造成的数据偏差。
此外,新标准还强调了对副产物和回收利用环节的纳入。在烧碱生产过程中,氯气、氢气等副产物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整体碳排放水平。新版标准要求企业在核算时必须考虑这些副产物的再利用或处置方式,并据此调整碳排放计算结果。这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全面性,也促使企业更加关注绿色生产实践。
从应用角度来看,企业在执行新标准时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重新梳理自身的生产工艺流程,识别出所有可能产生碳排放的环节;二是准确获取各环节的能耗数据及电力来源信息;三是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数据库,确保数据可追溯、可验证。同时,建议企业提前与第三方认证机构沟通,了解具体实施细节,避免因标准理解偏差而导致报告不被认可。
总体而言,TCCASC 0041-2024在边界设定上的改进,体现了标准制定者对行业实际情况的深入考量。它不仅提升了碳足迹核算的科学性,也为企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对于烧碱生产企业来说,适应新标准既是合规要求,也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