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酸性土大豆田生物炭的应用技术要求,包括生物炭的制备、质量要求、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酸性土大豆田中生物炭的应用与土壤改良。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pplication of Biochar in Soybean Fields on Acidic Soi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859—2021《酸性土大豆田生物炭应用技术规程》是由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在酸性土壤环境中利用生物炭提升大豆田种植效果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生物炭的制备、施用方法及田间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生物炭质量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大豆田的生物炭应符合以下条件:pH值需大于7.0,有机碳含量不低于40%,灰分含量不超过20%。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生物炭改良酸性土壤的效果。较高的pH值可以有效缓解土壤酸化问题,而有机碳和灰分的比例则影响着生物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施用量与施用方式
根据标准规定,每公顷大豆田推荐的生物炭施用量为10至20吨。具体施用量应依据土壤酸度等级、肥力状况以及前茬作物情况来确定。施用时可采用撒施后翻耕或机械深施的方式,确保生物炭均匀分布在根系活动层内。此外,建议将生物炭与农家肥混合使用,这样不仅能提高肥效,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应用时机与注意事项
标准强调,最佳施用时间为秋季整地或春季播种前。在此期间施用有利于生物炭充分分解并与土壤颗粒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同时,在施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量,防止造成营养元素失衡;并且要定期监测土壤pH变化,适时调整后续施肥方案。
效果评估
为了验证生物炭的应用成效,规程要求建立长期定位试验点,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处理下大豆产量、品质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等参数的变化情况来评价生物炭的实际效果。这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并为优化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对DB23/T 2859—2021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